促进剂 发表于 2008-11-19 10:50:45

经济形势异常艰难,各位有何对策?---欢迎讨论!前10位参与讨论的每人加30分!

从去年开始论坛就在讨论经济形势了,那个时侯经济还异常的火爆。到今年明显感觉经济下滑,特别是玻璃纤维行业大上特上,年底危机显现,据我了解各公司剩下的只有痛苦!天马的池窑一停就天天给利息,全部的利润喂了这个无底洞,江苏的另一家新上的池窑也传言摇摇欲坠,浙江的。。。那个库存,他们自己清楚。当初“龙啸天”预测会有很多企业举步维艰,我还觉得他过于悲观,看来2008很多大企业过不了这个冬天了,小企业似乎日子还好过点。深圳,东莞,民工返乡,几乎成了空城,企业传言倒了60%-70%。。。

在这个风雨飘摇,多灾多难的2008,你有什么对策呢?

yenal 发表于 2011-7-11 21:10:03

重读此贴,浮想联翩,天马黑马神马都是浮云

随风逝去 发表于 2011-10-31 16:35:29

真是佩服龙大侠的口才和实力。只是好久都没看到他的文章了。
难道归隐山林了吗,还是大隐隐于市?

刘洋 发表于 2008-11-19 11:29:27

金融危机十项注意:
 1:不要辞职,不要换工作,不要转行,不要创业
 2:多备份几个自己可以去的公司职位
 3:不主动要求老板涨工资,裁员往往从工资高的裁起;
 4:多帮朋友留意工作机会、多介绍,轮到自己找工作时,才会有朋友帮你;
5:存钱、买国债,或者双币存款,别买股票
 6:每月给父母寄钱,经济不好,越穷的人越不好过;
 7:别买车;
 8:危机的后期最难过,现在还没开始,别觉得自己很强;
 9:别结婚也别离婚,千万别生孩子;
10:就算还没感觉危机,也应该日子紧著过,用以前70%的钱过现在的日子
最后:不要幻想抢银行,成功率很低,活捉率很高

龙啸天 发表于 2008-11-19 11:32:42

相应领导号召,再来胡放一炮!
论题一:4万亿救市资金从何而来?
想清楚了这个问题,你就会对后面的形势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因为,到目前为止,这可是全中国人民唯一的希望。
首先需要我们搞清楚一个概念,所谓的4万亿救市资金,并不是中央政府拿出4万亿来作为投入搞建设,而是中央政府批准了4万亿的项目,也就是允许花4万亿来做这些事情,至于这4万亿的来源,基本上是中央政府1万亿、地方政府1万亿、外加拉动民间投资2万亿,合在一起4万亿。
一万亿中央财政拨付资金的来源:
同地方财政相比,中央财政有三个优势:一是可以印钞票;二是可以发债券;三是可以通过向人民银行借款背赤字。而这三点地方政府都不具备,法律也不允许。记住这三点很重要,后面就会看到玄机和奥妙。
一看印钞票,我想,刚刚度过通货膨胀的中国,不大会走这条路,因为这意味着几年后我们还要通过宏观调控来治理通货膨胀,还有走回老路上去,因此,可能性不大;二看背赤字,这条路肯定是要走的,但是,这些年来政府一直就是赤字,从来没黑过,再借下去将来的日子就很难过,父债子还,有可能出任下届政府首脑的在位官员恐怕不太愿意背这个包袱,因此,只能适可而止;三看发债券,这也许是最可行的路子,过去也屡试不爽。但问题是,现在的情况与过去不同了。最关键的问题是谁来买这些债券?无非是老百姓或者银行。而老百姓又分成两类,一类是没钱的老百姓,一类是有钱的老百姓。没钱的自不用说,肯定买不起;而有钱的,为什么要买呢?以前买债券,是因为股票市场低迷,没有其他投资渠道,并且对经济前景有信心,因此,大家才会买债券;而现在,股市上消灭掉的24万亿以及还套着的几十万亿,基本上都是这部分有可能买债券的人,即使还有闲钱买了债券,又拿什么去振兴股市呢?股市不兴,带来的问题不会比没有这4万亿少,这话后叙。况且,这部分人向来是对高风险高收益的玩法情有独钟,基本上不会看得起债券那仅仅比银行存款高一点点的利息。因此,卖债券给老百姓,怕是不会再现往日风光。接下来再看银行,银行肯定是最积极买债券的,原因无法有二,一是响应政府号召,完成上级分派的任务;二是在目前经济危机的条件下,还有什么比放贷款给政府更安全的呢?!因此,银行毫无疑问将会成为认购债券的主力。但是,请大家别忘记了,银行买多少债券,就要减少多少放给中小企业的贷款这一事实!那么,所谓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又如何真正能够得到解决呢?不过,不管怎样,中央财政资金的出路算是有了,这部分钱没问题了。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地方政府的钱袋子从何而来(待续)

龙啸天 发表于 2008-11-19 12:30:26

一万亿地方政府资金的来源:
通常地方政府的资金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商税收,主要是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和所得税收入;二是各种行政规费,特别是土地出让金和房地产交易费;三是罚没资金,到处都有罚款,就是这个道理。看看这三项收入来源,我们就不难理解,地方政府其实已经是毫无出资的可能。企业不景气,工商税收大幅度下降;房地产不景气,土地卖不出去,这部分钱也急剧下降,这也是地方政府比中央政府更着急要救楼市的原因,因为很多地区,房地产与土地收入占到当地政府总财政收入的40%,现在的政府真的是穷的叮当响了。至于罚没款,仅仅够官员们吃喝玩乐,小金库开销,不解决大问题。因此,从道理上讲,地方政府是没办法拿出这一万亿建设资金的。不过,在中国一向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各个地方政府还有一条后路,那就是政府开办的投资公司。这些年来,到处都听说过地方政府高额负债的问题,按理说,如果严格按照开篇所讲的三条规定,地方政府只能量入为出,是不可能负债的,那么这些债务是通过什么途径来的呢?那就是各种大大小小的官办投资公司。这些投资公司的注册资本多来源于财政拨款,而这些投资公司的职能就是为政府市政工程提供融资和项目贷款担保,这部分贷款就变成了政府的间接债务。因此,这条路可能是地方政府资金的唯一来源。因此,这部分资金本质上还是来源于银行,同样还要减少一万亿的对企业贷款。(待续)

龙啸天 发表于 2008-11-19 12:42:35

二万亿民间资本投入的可能性:
政府资金解决以后,救市行动能否达到预期效果,那就要看民间资本能否在政府资金的带动下顺势而动,积极参与救市行动中来。与政府投入最大的不同,民间资本的投入是要讲求回报的,而且回报率越高越好、回报期越短越好。但是,看看这次政府批准的项目,不是铁路就是港口,要么就是机场,所有这些都是即使在正常经济状态下也要30年以上才能收回投资的长期工程,民间资本对此有多大兴趣,真的很难说;至于那所谓9000亿的安居房和保障房,更是赔本赚吆喝的项目,怕是没有哪个私人老板肯往火坑里面跳,其实,这也是安居房喊了二十多年,一直没有进展的根本原因,赚不到钱,谁还愿意投呢?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这些项目的受益者,恐怕都是国企,都多少民营企业能够打入高速铁路、机场建设、港口建设的核心项目中去从而获得高额收益?有,恐怕也是很少的。既然与民营企业不沾边,谁又肯为这些项目来投入呢?再反过来看,为了给这些项目配套,那些国有企业也需要增加流动资金,钱从何来,当然是银行贷款,这无形之中再一次盘剥了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

龙啸天 发表于 2008-11-19 12:48:07

所以,结论很明显了!这4万亿的救市项目,与其说是振兴经济的良方,不如说是鼓动信心的宣传,最多也就是美丽的图画,好看吧不好吃。真正能解决多大问题,特别是对中国量大面广的民营企业有多少作用,对解决数千万人的就业有多少作用。现在的乐观,恐怕还为时过早。
当我们想通了这个道理,我们其实就会明白,其实,对策基本上是无用的,只能听天由命,顺其自然。因为,我们所面临的是外部市场与内部体制双重缺陷所造成的危机,而这恰恰是无法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已经改善经营管理所能改变的。

龙啸天 发表于 2008-11-19 13:03:51

命题二:靠什么拉到内需?
所谓的内需可以分为两种,一个是靠投资拉动的内需,一个是靠消费拉动的内需。前者属于中国人,后者属于美国人。如果我们把地球看做一个国家的话,那么过去十年来,世界经济的繁荣,正是靠在中美两国的不同内需所拉动。而拉动的结果,中国是过度的投资造成产能过剩什么都买不动,美国是过度消费造成负载累累,最后什么都买不起。
任何人都知道,最理想的内需,是靠居民旺盛的消费所带来的,而这种消费并不是例如美国人那样靠负债来实现,而是应当象日本人那样靠私人自有资金和资本的积累来实现。并且最理想的消费是国家消费最小化,民间消费最大化(这民间消费,既包括民间个人消费,也包括民营企业的消费)。然而在我们国家,现实中的“三座大山一条大河”已经使我们的民间消费能力完全丧失。一座山:外资挤压内资。这些年,盲目的招商引资,所有的优惠政策全部向外资倾斜,就连国企上市在海外市场的价格都要比国内上市低很多,因此,大量的国民财富都流落到外国人手里,增加了外国人的消费能力,所启动乃是外国人的内需;二座山:国企挤压民企。尽管民营企业给国家提供了70%的税后,解决了80%的就业,但是,国有企业垄断地位占据了所以利润丰厚的行业,民营企业充其量不过是为国企打工而已,这也就是一个中石化的利润可以超过一万家民企化工厂的由来;三座山:政府挤压百姓。这里的百姓,不仅是指个体,也包括民营企业。这些年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以及贪官污吏收取的各种黑线,无形之中给本来可以消费的中国人民增加的多少负担,减少了多少本应该属于全体人民的财富,更不要说至今为止还极不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全球最昂贵的住房、医疗和教育成本,剥夺了多少民间财富,可能根本就无法统计;一条大河:我们的股市。消灭的多少中产阶级,而这本来应该成为市场消费最强大的中间力量。
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都应该是全体国民的经济,而不是政府的经济;任何内需都应该是全体国民的内需,而不应该仅仅是政府的内需。因此,离开十亿国民的共同努力,仅仅靠政府的有限投入,内需是不可能拉动的。况且政府刚刚又宣布停止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更加增加了国民对未来收入的担忧,而外部需求减少带来的经济疲软特别是大量失业人口的增加,所有这一切,都是启动内需的拦路虎。而最后的内需,可能只会剩下屡禁不止的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汽车等等等等。全体国民的内需,变成了政府公务员的内需。
显而易见,理想化的内需,对于囊中羞涩的中国人民来讲,恐怕还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
那么又只好回到老路上来,投资启动内需--结果就是今天玻璃纤维的下场。

促进剂 发表于 2008-11-19 14:10:52

看了龙兄的帖子,真泄气!呵呵
页: [1] 2 3 4 5 6
查看完整版本: 经济形势异常艰难,各位有何对策?---欢迎讨论!前10位参与讨论的每人加3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