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用微信登录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手机号码,快捷登录

楼主: bamstone

看了走钢丝的芙蓉王的帖子,我这个不懂SMC/BMC的是不是应该写一点科普文章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5-7-9 20:37:21 | 显示全部楼层
<>6. 内脱模剂</P><>UP树脂是极性的,对于金属模具有一定的亲和力。因此,SMC/BMC在使用过程中有粘模倾向。除了在模具上涂抹传统的外脱模剂,一般还需要在树脂配方中添加一定量的内脱模剂。</P><>大部分的内脱模剂是长碳链脂肪酸及其盐类。在受热时,内脱模剂熔融并转移到制品表面,隔离模具与制品,而起到脱模效果。一般,在选用内脱模剂时,需要其熔点刚好稍稍低于树脂的固化温度。常用内脱模剂的熔点如下:</P><>硬脂酸:70℃
硬脂酸锌:122℃
硬脂酸镁:130℃
硬脂酸钙:155℃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10 08: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7. 常用引发剂与阻聚剂</P>
<>SMC/BMC中的引发剂应满足贮存、操作安全,室温下不分解,制得的SMC/BMC贮存期长,达到一定温度后,分解速度快交联效率高。引发剂的正确使用对树脂糊适用期、流动性和模制周期有决定意义。引发剂用量过多,会生成分子质量较低,力学性能差的产物。同时,会导致反应速度快,树脂因急剧固化收缩而使制品产生裂纹。引发剂用量过少,会使制品固化不足。常用引发剂适用用量及分解温度为:</P>
<>BPO     2%       73℃
TBPO    1%        73℃
DCP     1%     120℃
CHP     1%     100℃</P>
<>UP树脂在室温下会交联聚合,阻聚剂就是为了防止过早聚合,延长贮存期而加入的。阻聚剂必须在引发剂和所用树脂的临界温度内不失效,又不能极大影响交联固化和成型周期。
常用阻聚剂有PBQ  HQ  CL-PBQ  TBC TRA  MBP  BHT等。</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10 8:35:23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0 11: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bamstone</I>在2005-7-10 8:31:33的发言:</B>

<>7. 常用引发剂与阻聚剂</P>
<>
常用阻聚剂有PBQ  HQ  CL-PBQ  TBC TRA  MBP  BHT等。</P>

<>
<>这几种阻聚剂相同用量、与不同用量,在45度下贮存周期的对比数据,你那里有吗?我需要这个~~谢谢</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0 15: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bamstone</I>在2005-7-9 9:47:08的发言:</B>
<>1. 通用模塑料所用聚酯组分</P>
<>     通用模塑料所用不饱和聚酯也是二元酸和二元酵缩聚而成。 其典型配方如下:
           顺酐 3mol               苯酐  1mol                 丙二醇    4.5mol
     树脂配方随应用不同而异。配方中二元醇主要是丙二醇, 乙二醇也可以使用。如树脂要求有较好的耐热性和耐化性时,可使用双酚A和新戊二醇。不饱和酸主要是顺酐,如使用反酐可具有较高的热变形温度。饱和酸常用邻苯,使用间苯可提高热变形温度和力学性能。使用己二酸可以取得挠曲性能。要求阻燃时,一般选用含氯、含溴之酸酐。
     SMC/BMC所用树脂,要求中等或者高反应活性。SMC/BMC所用UP在合成过程中常采用二步法。SMC/BMC所用树脂要求分子链终端为羧基,不能为羟基。这是因为,端羧基结构才能与碱土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发生增稠反应。</P>


<>补充一下:

<>当引发剂加入到树脂中后,反应首先经历了一段诱导期,诱导期过后,交联反应才正常进行,且速度几乎不减,转化率时间曲线向右平行移动。诱导期的长短与加入的阻聚剂的量成正比,不同牌号的树脂中,加入的阻聚剂的量是不一样的,因而诱导期的长短也就不一样,而凝胶时间和固化时间中恰又包含了这段诱导期在内。目前在一些玻璃钢生产企业中,许多厂家仅仅把凝胶时间作为评价树脂反应性的依据是不科学的。

<>因此,对于不同的不饱和树脂,在相同条件下,可以用固化时间CT与凝胶时间GT之差Δt的大小来评价其反应活性的高低。</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10 15:20:50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11 11:07:11 | 显示全部楼层
<>8. 稠化</P>
<>树脂在稠化前粘度低,与填料混合成的降料容易浸渍玻璃纤维。但是,在浸渍玻璃纤维以后,转变为模塑料时,其粘度应为7.5-15×104Pa.S。因此,需要对树脂进行增稠。所谓增稠,就是使粘度由低迅速增高,最终达到满足工艺要求的粘度并能相对长期稳定。增稠是借助加入增稠剂来实现的。迄今为止,增稠剂都采用IIA族金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例如氧化镁、氢氧化镁、氧化钙、氢氧化钙、氧化钡、氢氧化钡等。选用增稠剂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在制备时,要求粘度很低,以保证树脂对玻璃纤维和填料的浸渍。
2).当浸渍玻璃纤维以后,又要求粘度迅速增高,以适应贮运和模压操作。
3).增稠后的坯料,在模压温度下能够迅速充满模腔,并使树脂与纤维不发生离析。
4).增稠后的粘度,在贮藏期内必须稳定在可模压的范围内。
5).增稠作用应该有稳定的重现性。</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11 14:37:54编辑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1 12:2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太肤浅啦,不够深入啦,老兄!看看人家写的增稠和你的稠化就有差距拉!大家评评吧!</P>3.2增稠剂<p></p></P>BMC的增稠机理与SMC的增稠机理是完全一致的,只是增稠行为没有像SMC那样严格。但是绝不是有人提议的,BMC不必增稠也可以成型出好的制品。BMC配料中添加增稠剂,同样是希望经捏合机充分混和已经均相的粘弹体能基本保持其均质、均相的状态,不发生相分离,更不希望有液态树脂析出,而且希望在成型流动其间予混料还能带着玻纤一起流动,充满型腔的各个部位。故增稠不良、或达不到相当高的粘度都是造成制品多种表观缺陷的重要原因。<p></p></P>BMC选用的增稠剂大多是氢氧化钙Ca(OH)2 ,只是到了冬天,气温较低时,有选用氧化镁MgO,以达到快速稠化的目的。这些增稠剂大多选用粉体与填料同时加入捏合机,故推荐的增稠剂的用量是:1.0~1.2phr 。只是到了黄梅季节,环境湿度居高不下,不仅填料粉体吸湿,玻纤表面也吸湿,Ca(OH)2 粉更易吸湿,水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增稠行为,产生不稳定因素,宜应注意防控。<p></p></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5-7-11 12: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bamstone</I>在2005-7-9 10:14:07的发言:</B>

<>3. SMC、BMC的典型配方</P>
<>SMC:树脂 30,碳酸钙40,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 0.3,硬酯酸锌 2,氢氧化镁 1,LPA10,玻璃纤维 30</P>
<>BMC:树脂 30,碳酸钙60,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 0.3,硬酯酸锌 2,LPA10,玻璃纤维 20</P>

<>按这种配方去做!那配方还值个屁钱!出个填空题给你做做!你有兴趣吗!做不出来可以问你导师,和专家!
<>
表一:不同BMC品种的玻纤添加量<p></p></P>
<>
典型零件的名称<p></p></P>制品大致的抗弯强度MPa<p></p></P>建议玻纤的添加量%<p></p></P>微型马达的塑封<p></p></P>60<p></p></P>~</P>汽车前照灯反射镜<p></p></P>80<p></p></P>~</P>塑壳断路器外壳<p></p></P>100<p></p></P>~</P>地下管网的电缆支承架<p></p></P>120<p></p></P>~</P>上表仅仅是推荐用量,因为与采购的品种,加入的玻纤长度,是否采用长短玻纤混用等多种因子有关。<p></p></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11 14: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B>以下是引用<I>zgs7618</I>在2005-7-11 12:25:41的发言:</B>

<>太肤浅啦,不够深入啦,老兄!看看人家写的增稠和你的稠化就有差距拉!大家评评吧!</P>3.2增稠剂


<p>BMC的增稠机理与SMC的增稠机理是完全一致的,只是增稠行为没有像SMC那样严格。但是绝不是有人提议的,BMC不必增稠也可以成型出好的制品。BMC配料中添加增稠剂,同样是希望经捏合机充分混和已经均相的粘弹体能基本保持其均质、均相的状态,不发生相分离,更不希望有液态树脂析出,而且希望在成型流动其间予混料还能带着玻纤一起流动,充满型腔的各个部位。故增稠不良、或达不到相当高的粘度都是造成制品多种表观缺陷的重要原因。
<p>
<p>BMC选用的增稠剂大多是氢氧化钙Ca(OH)2 ,只是到了冬天,气温较低时,有选用氧化镁MgO,以达到快速稠化的目的。这些增稠剂大多选用粉体与填料同时加入捏合机,故推荐的增稠剂的用量是:1.0~1.2phr 。只是到了黄梅季节,环境湿度居高不下,不仅填料粉体吸湿,玻纤表面也吸湿,Ca(OH)2 粉更易吸湿,水的存在,会严重影响增稠行为,产生不稳定因素,宜应注意防控。
<p>
<p>

<p>我还没来得及写完就吃饭去了,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11 14: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首先声明过,我不懂SMC/BMC,我写的只是科普文章,而且我是想一段写一段,没有时间一气呵成。可能此举会得罪某些别有用心的人,但是我想,公道自在人心!</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5-7-11 14: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9. 增稠剂的使用</P><>MgO是应用较广的增稠剂,其特点是增稠速度快,短时间内能达到最高粘度。增稠特性MgO的活性和加入量密切相关。总体而言,加入量越大,增稠速度越快,最终粘度越大;活性越高增稠速度越快,最终粘度越大。</P><>增稠速度不但可以用增稠剂加入量来调节,而且也可以选用不同品种增稠剂或混合增稠剂来调控。实践证明,混合增稠剂的效果更为理想。</P><>在CaO/Ca(OH)2系统中,一般认为,Ca(OH)2决定系统的起始增稠特性,而CaO决定系统能达到的最高粘度水平。当总含Ca量一定时,CaO越多,则初期增稠越缓慢,最终粘度越高。</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扫一扫,用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QQ|玻璃钢复合材料商城|联系我们|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FRP玻璃钢复合材料论坛 蜀ICP备10204395号-1

GMT+8, 2024-6-26 11:59 , Processed in 1.076127 second(s), 17 queries .

© 2015-2016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